關於History of Nazism
納粹主義
國家社會主義(德語:Nationalsozialismus),通常被稱為納粹主義,是與 20 世紀德國納粹黨和納粹國家以及其他極右翼團體相關的意識形態和實踐。納粹主義通常被描述為一種融合了科學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法西斯主義形式,它是在泛日耳曼主義、德國民族主義運動以及德國戰敗後魏瑪共和國出現的反共自由軍準軍事團體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納粹主義贊同種族等級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理論。日耳曼人(稱為北歐種族)被描繪為最純粹的雅利安種族,因此是主要種族。它反對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旨在克服社會分裂,同質社會的各個部分都尋求民族團結和傳統主義。納粹主義還在泛日耳曼主義(或 Heim ins Reich)學說下大力追求它認為的歷史德國領土,以及根據生存空間學說為德國擴張提供的額外土地。
“國家社會主義”一詞源於試圖對“社會主義”進行民族主義重新定義,作為國際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納粹試圖通過“人民社區”(Volksgemeinschaft)來實現這一目標,旨在將所有德國人團結為民族同志,同時排除那些被認為是社區外星人或“外國人民”(Fremdvölkische)的人。它拒絕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念,反對階級平等和國際團結的思想,並試圖捍衛私有財產和企業。
納粹黨於 1919 年 1 月 5 日作為泛德民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德國工人黨成立。到 1920 年代初,阿道夫·希特勒接管了該組織,並將其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 ) 以擴大其吸引力。 1920 年通過的國家社會主義綱領呼籲建立一個統一的大德意志,拒絕給予猶太人或猶太血統的公民身份,同時支持土地改革和某些行業的國有化。在寫於 1924 年的《我的奮鬥》中,希特勒概述了其政治哲學核心的反猶太主義和反共產主義,以及他對議會民主的蔑視以及他對德國領土擴張權的信念。
1933年,在精英們的支持下,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納粹逐步建立了一黨制國家,猶太人、政治反對派和其他“不受歡迎的”分子被邊緣化,數百萬人最終被監禁和殺害。希特勒在 1934 年中期的長刀之夜清除了該黨在社會和經濟上更為激進的派系,在興登堡總統去世後,政治權力集中在他手中,作為元首或“領袖”。在二戰大屠殺和德國戰敗之後,只有少數邊緣種族主義團體,通常被稱為新納粹分子,仍然自稱追隨國家社會主義。
注意:
此應用程序是為教育和研究目的而開發的,具有合理使用法,適用於創作共用許可,並且不違反關於在具有復制內容的屏幕上投放的 Google 廣告的政策。合理使用是一項原則法,允許有限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而無需出於教育和研究目的,必須首先獲得版權所有者的許可。